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关于印发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根据这份文件要求,试点将以地级市统筹区为单位开展。用1-2年的时间,将统筹地区医保总额预算与点数法相结合,实现住院以按病种分值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
文件明确指出,以地级市统筹区为单位,应符合:有较强的参与基于大数据的病种分值付费方式改革意愿或已开展病种分值付费工作的,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全覆盖;医保部门有能力承担国家试点任务,牵头制定本地配套政策,并统筹推进试点;试点城市已做实基本医保市级统筹,近年来收支基本平衡;医保经办管理机构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服务能力,具备使用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药品、医用耗材、医疗服务项目、医保结算清单等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业务编码的基础条件均在试点范围内。
按病种分值付费是根据资源消耗情况赋予不同病种不同分值,年度结算时用基金总额除以地区内所有医院的总分值得到“分值单价”。每个医疗机构获得的医保额度由自身年度分值和“分值单价”共同确定,实行合理结余留用、超额分担机制。高难度病种虽然资源消耗大、治疗成本高,但能提高医院年度总分值和权重系数,从而获得更大的基金分配份额。研究显示,改革后各病种医保结余都有下降,但病种疑难程度越高,次均医保结余越多。因此整体收治病种难度的提高未造成医保超额,核心病种仍有盈余。医院病种分值与收治例数同步增长,说明医院在病案质量管理方面规范,没有高套分值的行为。医保基金既补偿了收治疑难重症所增加的支出,又未造成过度盈余,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