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居民保障制度也逐渐完善,医保覆盖了我国绝大多数居民。“健康中国2030”规划明确提出通过复合付费的方式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确保患者的医疗费用得到有效补偿,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基金保障。2019年1月10日至11日,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我国医疗保障改革进一步深入,按照“继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充分借助大数据等手段,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的改革精神,目前试点开展的DRG/DIP付费制度改革,是以往从未有过的一次革命性尝试。“按项目付费”到“按病种付费”的变革,必将对医院的经营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近年来,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逐步推进,医保支付改革作为医改的一项重点工作,聚焦于解决医疗费用增长过快以及如何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的问题。积极探索医保支付方式由按服务项目付费向按点数预付、按病种诊断相关组转变,促进医院管理层次的提升,在医疗机构的管理工作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总方向是从后付制转向预付制,在微观、中观、宏观层面依次体现为单次住院支付、专病全病程支付到医联体的全人群、全病种支付。
现在的医院管理越来越先进,管理理念和思路也越来越清晰。在医院运营管理过程中伴随着很多关键性决策,而较高的数据质量是高效决策的必要支撑条件。
医保付费改革是中国医改的必由之路,对于医院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充分促进自身管理和经济管理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将临床科室与运营管理部门紧密协同起来,才能为今后的健康长远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