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诊断分组(DRGs)付费改革工作在我国开展的如火如荼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医疗保障制度自身发展完善、不断提高基金使用效率的必然要求。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iagnosis Related Groups,简称DRGs)是用于衡量医疗服务质量效率以及进行医保支付的一个重要工具,也是世界公认的较为先进和科学的支付方式之一。近年来,DRGs付费改革工作在我国开展的如火如荼:2019年5月,国家医保局启动DRGs付费国家试点工作,发布30个国家级试点城市名单。2019年10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医疗保障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HS-DRG)核心分组方案》,第一个中国统一版本DRG问世。2019年12月,国家医保局成立DRG付费国家试点协调工作小组并设立DRG付费国家试点技术指导组。2020年6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印发医疗保障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HS-DRG)细分组方案(1.0版)的通知》,全国唯一用于医保付费的DRG技术版本形成。2021年4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印发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规程(试行)的通知》。2021年5月,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国家医疗保障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HS-DRG)分组方案(1.1版)》为不同进度城市提供多样化选择。2021年11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印发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2021年12月,30个DRG试点城市陆续进入实际付费阶段、第一届中国CHS-DRG/DIP付费大会在北京召开。2022年4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做好支付方式管理子系统DRG/DIP功能模块使用衔接工作的通知》。DRGs实质上是一种病例组合分类方案,即根据年龄、疾病诊断、合并症、并发症、治疗方式、病症严重程度及转归和资源消耗等因素,将患者分入若干诊断组进行管理的体系。DRGs是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建立公立医院运行补偿新机制,实现医保患三方共赢和推进分级诊疗促进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